您的位置:首页 > 杨梅资讯 > 政策法规

浙江省地方标准《无公害杨梅》(DB33/ 372-2008)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日期:2015/5/19 21:06:57

一、建园

1、园地选择

 

(1)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1℃,极端最低温不低于-9℃,≥10℃的有效积温4500℃以上。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000mm 以上,初夏果实膨大转色期降水量大于160mm,大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于果实生长发育和生产优质果品。

 

(2)地形地势:宜在山地栽培,海拔高度800m 以下,浙南可高,浙西北宜低,一般以100m~400m 为最适宜。坡度25°以下,不宜超过30°。

 

(3)土壤:蕨类、杜鹃、松、杉、毛竹、青冈栎等植被生长良好,土层深厚,pH 值4.5~6.5,排水良好,富含石砾的红壤或黄壤,忌连作。

 

(4)产地环境: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限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杨梅生产区域。

 

2、园地规划

 

园地应规划道路系统,种植小区和水保工程,视坡度大小修筑标准化梯田,带状或块状整地,保留周围植被。山顶和陡坡要保留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3、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具有良好经济性状和地方特色的品种。增加早熟、晚熟和大果型品种。可发展品种有临海早大梅、迟色、桐子杨梅、荸荠种、丁岙梅、大炭梅、深红种、东魁和晚稻杨梅等。

 

4、栽植

 

(1)苗木质量要求:以1 年生嫁接苗为好。其中,一级苗木质量地径≥0.6 cm、苗高≥40 cm、根系发达,无检疫性病虫害;二级苗木质量地径≥0.5 cm、苗高≥430 cm、根系较发达,无检疫性病虫害。

 

(2)栽植时间:一般在2 月上旬至3 月中旬萌芽前,选无风阴天栽植为宜。冬季较温暖地区也可在10月上旬至12 月中旬栽植。

 

(3)栽植密度:依造林地气候、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和品种特性而异。株行距有5m×4m、6m×5m、7m×5m等,每公顷285 株~495 株(19 株/亩~33 株/亩),东魁、晚稻杨梅宜稀,其他可稍密。不宜采用先密后疏栽培方法。

 

(4)挖穴、施足基肥:定植穴位于梯面外缘1/3 处,穴直径为1.0m ~1.2m,深0.8m,每穴施栏肥或垃圾肥30kg~50kg 或腐熟饼肥5kg~6kg 加1kg 过磷酸钙为基肥,基肥与土壤拌匀压实,呈馒头形,高接近地表,上覆盖一层表土,待种。

 

(5)栽植方法:修剪过长和劈裂根系,苗木中心干嫁接口上留25cm~30cm 处短截并摘除部分叶片。干旱年份和地区及长途运输苗木,宜全部摘除叶片。种时根系应舒展,不能触及肥料,覆细土、压实。苗木嫁接口露出地表,干旱天气要浇足水。天气和土壤干燥地区,可在嫁接口上部培土高10cm~15cm,待发梢成活后扒开培土;也可深栽,将嫁接口植入土中10cm 左右。

 

(6)配置雄株:无野生杨梅的新区,应搭配1%~2%的雄株,并根据花期风向和地形确定雄株位置。

 

二、整形修剪

 

1、整形

 

一般采用自然开心圆头形,生长旺盛和枝条直立性强品种宜用疏散分层形。

 

(1)自然开心圆头形:主干高30cm~40cm,配置方位角120°的主枝3 个,主枝间距20cm~30cm,分枝基角45°~50°,各主枝上不同方位配置副主枝3 个,主枝和副主枝上视空间情况适当配置侧枝。

 

(2)疏散分层形:适用于东魁、晚稻杨梅和零星孤立树。干高35cm~45cm,有中心主干,主枝分层,第一层3 个主枝,基角45°~50°,第二层2 个主枝,层间距1.0m~1.1m,各主枝相互错开并保持一定间距,树形完成时,中心主干延长枝剪去或扭向一边作为侧枝。

 

2、修剪时间

 

分生长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生长期修剪在4 月~9 月,除挂果期外都可进行,修剪方法有环状剥皮、拉枝、摘梢、短剪和疏删等。休眠期修剪在11 月至翌年3 月中旬。

 

3、修剪要点

 

(1)幼树期:以轻剪为主,选留培养好主枝、副主枝和侧枝,保持各级骨干枝应有的角度和从属关系,合理配置枝群,促进树冠形成。

 

(2)初结果期:继续选择和培养各级骨干枝上延长枝,扩展树冠。合理配置和调控营养枝及结果枝,侧枝去强留弱,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形成,保持适量结果。控制徒长枝、回缩衰弱枝,防止侧枝早衰。

 

(3)盛果期:剪去树冠上部直立枝和强枝,保持树冠开心形,光照充足。疏除密生枝,回缩衰退枝,部分侧枝上果枝短剪,促发预备枝,调节生长结果平衡,防止大小年结果。疏除或短剪徒长枝,促进分枝,填补树冠空缺。

 

(4)上强下弱树修剪:中心主干生长旺盛,可利用去强留弱进行“换头”,使中心主干曲线上升。若是树冠上部粗,强枝过多,可疏除强枝2 个~3 个,实行树冠“开天窗”,同时删除密生枝并进行去强留弱和回缩修剪。

 

(5)衰退树更新修剪:早期衰退树宜采用“轮换更新”,分2 年至3 年回缩骨干枝;严重衰退树,则应采用一次性更新,将主干和主枝全部短截到有新枝发生的部位,发枝后选留强枝重新形成树冠。

 

三、花果调控

 

1、多效唑控梢促花

 

仅限用于5 年至6 年生以上生长过旺、无花和少产树,土施在10 月至翌年3 月进行,视品种和树势每平米树冠投影面积施15%多效唑1 克~2 克,不可多次使用。成年结果树禁用。叶面喷施在春梢或夏梢5cm 左右,喷布15%多效唑200 倍至300 倍液。

 

2、提高着果率

 

盛花至谢花期喷布15mg/kg 至30mg/kg 赤霉素。旺长树不施氮,增施钾和磷肥。

 

3、疏花

 

花枝、花芽过量树,于2 月中旬至3 月中旬适量剪去花枝,疏删密生、纤细、内膛小侧枝,减少花量。少部分结果枝短剪促进分枝。

 

4、疏果

 

东魁、大炭梅、桐子杨梅等大果型、高价值品种,可推广人工疏果。疏果2 次~3 次,分别在盛花后20 天果径约0.5cm 和谢花后30 天~35 天果径1.0cm 时进行,疏去密生果、劣果和小果,6 月上旬果实迅速膨大前再疏果定位。每果枝留1 个~4 个,平均2 个。大年,树冠上部多疏;小年,树冠上部多留果。

 

四、土壤管理

 

1、中耕除草

 

(1)幼龄树:在树盘直径1m~1.5m 内清除灌木、杂草,一年浅耕松土2 次~3 次,夏季伏旱前地面覆草防旱。

 

(2)成年树:较平坦园地用“清耕法”,3 月中旬前结合土壤改良进行翻土,采果前清除树冠下杂草,采后中耕松土基本保持无杂草状态。坡地宜用“自然生草法”,冬季翻土时清除杂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后,任其自然生长一年生草本植物,仅在采收前割去树冠下草类以便采收。

 

2、扩穴培土

 

定植后第二年起,每年10 月间,结合施肥向外扩穴。成年园秋冬季隔年或每年培土加厚根部土层。

 

3、套种

 

幼树期可利用行间隙地种植叶、果类蔬菜或药材等低秆作物,禁止种植攀延类蔓性植物。也可套种印度豇豆,乌豇豆,印尼绿豆等夏季绿肥,以及光叶紫花苕子、黄花苜蓿等冬季绿肥,改良土壤。

 

五、施肥

 

1、肥料种类

 

选择的肥料种类包括:农家肥、化肥与微量元素肥料。

 

2、施肥量及时间

 

(1)基肥:秋冬施基肥用腐熟栏肥、堆肥或饼肥。幼龄树株施饼肥1kg~3kg,初果树株施栏肥15kg~20kg 加焦泥灰10kg;成年结果树株施栏肥30kg 或堆肥40kg 或饼肥4kg~5kg。

 

(2)幼龄树:氮、磷、钾用量之比为4∶1∶3.5,结果后减少氮肥,增施钾肥。每年施速效性肥1~2次,分别在3 月和6 月上旬,株施尿素或复合肥0.1kg~0.3kg,随树龄逐年增加。4~5 年生树每株增施过磷酸钙0.05kg~0.1kg。

 

(3)成年树:结果树氮、磷、钾用量之比为4∶1∶5,全年施肥2 次,分别在2 月上中旬和6 月下旬至7 月上中旬采果后施用,第一次株施尿素0.1kg~0.3kg、硫酸钾0.5kg 或焦泥灰15 kg ~20kg,第二次株施尿素0.2kg,硫酸钾0.2 kg~0.5kg。磷肥隔1 年~2 年施用一次,用量0.1 kg~0.15kg,小年树可不施或少施。不要单施氮肥、磷肥及过量施磷肥。

 

3、施肥方法

 

(1)土壤施肥:幼龄树以主干为中心盘状施肥,树盘大小与树冠相当,内浅外深,深约20 cm~30cm,也可用环状沟施肥。成年树可用条沟、环状沟或穴施,施肥位置在树冠滴水线附近,深20 cm~40cm。栏肥、堆肥宜深,化肥可浅,施后覆土。可结合冬季翻土,采用全园撒施肥料后翻埋入土。几种施肥方法可轮换使用。

 

(2)叶面施肥:树冠叶面喷洒使用的肥料种类、浓度和时间,依喷施目的和环境而异。用于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在果实膨大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或0.3%硫酸钾等。果实采摘前40 天应停止叶面施肥。

 

4、缺硼树施肥

 

(1)范围:土壤缺硼易引发梢枯病,表现为叶小、新梢簇生、顶芽死亡、梢顶枯萎、落叶。多发生在树冠顶部或部分枝条上,也可全株发病。

 

(2)防治方法:株施硼砂50 g~100g,施后隔2 年~3 年再施用;也可叶面喷洒0.2%硼砂溶液,在花芽萌动至开花期,喷洒1 次~2 次,须连年喷施。

 

六、高接换种

 

1、范围

 

适用于低产、品质不良的杨梅园改造,或实生树和品种结构调整。砧树树龄宜15 年生以下,树龄小,高接易成活。

 

2、时间和方法

 

适期在3 月中旬至4 月上旬,采用切接和皮下接为主,也可用劈接。接位宜低勿高,砧枝断面直径3cm~5cm 为宜。砧木接位下端留一裂缝以便排出砧木树液,或在树上留一枝条作引水枝。每株树嫁接口数随树冠大小而定,一般为3 个~15 个,每砧枝嫁接1 个~2 个穗条。成活后,新梢长25cm 左右摘心,促进分枝,留好骨干枝的延长枝,早日形成树冠。成年树干径超过25cm 以上,需提前短截大枝 ,重新发枝,待2 年~3 年枝条粗度在2cm 以上时再行高接。

 

七、不结果、少果旺树改造

 

1、范围

 

不结果或低产旺树。

 

2、方法

 

(1)调整树冠结构:删除树冠上部直立性大侧枝,开出“光路”。去强留弱,去直留斜,疏去密生枝,树冠上部多疏剪,中下部宜轻剪。大枝实行环状剥皮、倒贴皮。

 

(2)控制施肥或其他措施:多施磷、钾肥,不施或少施氮肥,结果后适施氮肥。夏末秋初,在树冠滴水线附近开深沟30cm~40cm 施行断根。土施多效唑。

 

八、密植园改造

 

1、范围

 

每公顷600 株(40 株/亩)以上,树冠交叉重叠,光照不足,内膛枝、下部枝大量枯死,光秃,产量下降的园地。

 

2、方法

 

每公顷保留330 株~405 株(22 株/亩~27 株/亩)。移植树在移植前2 年~3 年先回缩主枝的延长枝,疏除和回缩大侧枝,保留小侧枝继续结果,让出空间,改善永久树光照。移栽时大枝在1.5m~2.0m 处短截,并删除小侧枝,于3 月上旬稍带土移植。成活后疏除过密枝,留好延长枝培养树冠。

 

九、病虫害防治

 

1、防治原则

 

遵 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通过加强培育、合理经营,增强杨梅树体对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根据病虫害发 生、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制宜,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必要时采用化学防治方法,将防治病虫为害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规定标准范围内,减少对环境污 染,促进杨梅的可持续经营。

 

2、营林防治

 

(1)应选择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3)及时清除病虫为害枝条,冬季清园,改善杨梅林的生态环境。

 

3、物理防治

 

(1)利用害虫趋光、趋色、趋味等特性,在成虫期进行诱杀。

 

(2)对尺蠖,蓑蛾类采用人工捕杀幼虫、卵块和虫茧。

 

4、生物防治

 

(1)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如BT、阿维菌素、甲基阿维菌素等防治病虫害。

 

(2)注意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如瓢虫、寄生蜂、食蚜蝇等,防治蚜虫等害虫。

 

5、化学防治

 

(1)改进喷药技术,提倡低容量喷雾。

 

(2)化学农药使用按GB 4825 或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严禁在果实采收前40天喷施任何药剂。

 

(3)杨梅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杨梅癌肿病

 

主要症状:为害枝干,病部形成大小不一粗糙木栓化的肿癌,其上小枝枯死,严重者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1、3 月~4 月份刮除病斑并涂50 倍“402”抗菌剂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 倍~100 倍液或硫酸铜100 倍液。2、抽梢前剪除病枝、烧毁。3、加强管理,增施钾肥和有机肥。

 

2)杨梅褐斑病

 

主要症状:为害叶片,引起大量落叶。叶片病斑上有灰黑色,黑色小点。

 

防治方法:1、未结果树在5 月下旬以及7 月上旬各喷一次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1000 倍液。2、5 月上旬和采果后各喷一次1∶2∶200波尔多液和70%甲基托布津1000 倍液。

 

3)杨梅干枯病

 

主要症状:为害枝干,枝干病部呈现带状凹陷病斑。布满黑色小点,病斑深入木质部,上部枝

 

干枯死。

 

防治方法:1、早期刮除病斑涂抗菌剂“402”50 倍液。2、清除病死枝。

 

4)杨梅根腐病

 

主要症状:为害根系,造成烂根,导致枝叶枯萎,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多菌灵和托布津每株施0.25 kg ~0.5kg,拌匀后撒施在根颈至树冠滴水线下,15 cm~30cm 深土中。

 

5)油桐尺蠖

 

为害特点:一年发生2 代~3 代,为害叶片,严重时被食光。

 

防治方法:未结果树在5 月下旬1 代幼虫出现时喷50%辛硫磷1000 倍液,7 月中下旬至8 月中旬2 代虫喷20%氰戊菊酯2000 倍~2500 倍液1 次~2次。

 

6)杨梅卷叶蛾类(小黄卷叶蛾等)

 

为害特点:一年发生4 代~5 代,幼虫为害嫩叶,卷缩成虫苞,严重时新梢一片焦枯。

 

防治方法:4 月上旬喷50%杀螟松乳油1000 倍液,未结果树在5 月中下旬2 代虫喷50%辛硫磷1000倍液,7 月中下旬后3、4 代虫再喷上述药剂。

 

7)介壳虫类(杨梅柏牡蛎蚧等)

 

为害特点:一年发生2 代,群集在3年生以下枝条和叶片主脉周围及叶柄上为害,叶枯死早落,严重时一片枯黄。

 

防治方法:未结果树在5 月中下旬1 代若虫出壳高峰期喷40%杀扑磷2500 倍~3000 倍液,7 月下旬和8 月中旬连续喷上述药剂或40%速扑杀乳油1500 倍~2000 倍液2 次防2 代若虫。

 

8)杨梅蓑蛾类(大黄蛾等)

 

为害特点:一年发生1 代~2 代,为害新梢叶和一年生枝皮层、木质部。

 

防治方法:幼虫孵化盛期和幼龄期喷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2500 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2000 倍液。

 

9)果蝇类

 

为害特点:一个世代历时4 天-7 天,为害成熟果实。

 

防治方法:拣除地上落果和烂果;5 月中下旬用50%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对地面喷雾,减少地上虫口;果实成熟期,用1.82%胺•氯菊脂熏烟剂按1:1 兑水熏杀成虫;用敌百虫、糖、醋、酒、清水按1:5:10:10:20 配成诱饵诱杀成虫。

 

十、采收

 

1、采收时期

 

杨梅成熟和采收时期因品种和产地而异,一般在6 月上旬至7 月上中旬,应依品种特征加以确定,乌杨梅类以果实由红转紫或紫黑;红杨梅类果色转深红或紫红;白杨梅类果色呈白色水晶状采收为宜。同一树果实成熟先后不一,要分期分批采收,多时每天一次,少则隔天一次,随熟随采。宜清晨或傍晚采摘,下雨或雨后初晴不宜采收。

 

2、采收方法

 

手工采摘,用三指握果柄,果实悬于手心,连柄摘下,边采收边分级。摘熟留“青”,轻采轻放轻挑,不应用击落或摇落法。选用可盛3kg~5kg 的浅果篮(框)装放,盛器底部及四周垫以清洁蕨类枝叶等。

联系我们

网站名称:大浮杨梅网
联系人:周女士
手机号码:13382210030(微信同号)
电子邮箱:admin@zpynet.com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西路大浮北村(水浒城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