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杨梅文化 > 杨梅之乡

哦,我的梦魂牵绕的那株杨梅树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日期:2014/8/14 13:53:57

     一株树就是一个梦。我是伴着一个梦长大的,那个梦就是一棵普通的杨梅树。

记得一首民谣有这样两句:“杨梅好吃树难栽,鲤鱼好吃在深潭。”意思是杨梅数很难栽活,很难成长。我家门前的那棵杨梅树是从老屋移植过来的,当时大家都担心栽不活,但是她却奇迹般活过来,并且长成了大树。
杨梅树刚刚移植的时候已经是枝繁叶茂。农村里虽然天天和树打招道,但是对树的移植却并不知晓得太多,往往是不论树的大小,一律的连根拔起,树身上的枝枝 叶叶除非是在搬运途中折损,否则统统保存,不像城里人把树枝树冠全部删削掉,让它光突突的只剩几个树叉叉。树蔸也是一样的,一律的不加以砍削,沾着泥巴一 起带走;而在城里,则是只保留主要的树根,很短的几根,但在保留原来的泥土上却采用了很科学的办法,往往是一大坨,用草绳紧紧包裹,不让他们掉下,这样就 能够保留原泥土,为树的移植保持良好的生存环境。现在想来,这正是农村移植大树难以成活的重要原因。
杨梅树长在我们家门口,也许是我们家倒掉 的洗米水、洗菜水、洗澡水、洗脚水等等常年累月浇灌滋润吧,它长得很快,而且最令人舒服的是它一年四季总是翠绿的,哪怕是寒冷的冬天。隆冬季节,它周围的 核桃树、李子树、梨子树早已在瑟瑟的北风里褪了颜色,只有看上去干枯的枝桠在风中摇曳,而杨梅树却依然是那样青翠。古人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很多人 读到这句禀受了人文精神的溢美之词,对松柏就油然而生敬佩,殊不知在一个小小的山村的一株小小的杨梅树也有那样经久耐寒的毅力,哪怕是潇潇寒风,哪怕是皑 皑白雪也不能让它失去一点点绿的本色。
杨梅在古代文化中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文化韵味。这在《三国演义》中演绎得淋漓尽致。两个典故至今还让人们 津津乐道。一个是望梅止渴,一个是青梅煮酒。这两个故事早已家喻户晓,人们对曹操的雄才伟略、机警善变与刘备的韬光养晦、处惊能对赞扬不已。这两个人都借 助了杨梅的魅力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话。杨梅——成熟的杨梅的确是非常美味的食物。我家的那棵杨梅结的果,颗粒大,红晶晶的,像我想象中的红玛瑙,一口咬 下去,满口的水汁,甜甜的,略带微酸,好吃极了。在我们那个山上,很多人家都种了杨梅树,我也吃过不少人家的杨梅,有的颗粒小,像是营养不足;有点红的不 鲜,像是得了病似的;有的不酸不甜;有的太酸,放到口里不敢嚼。只有我家的那株枝繁叶茂的杨梅树上结出的果子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吃了还想吃,回味无 穷。古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美好的音乐;然而,从我18岁离开那株杨梅树,至今已有二十五年,漫长的岁月不仅没有消磨我家那杨梅留在我的口中 的美好感觉,相反那感觉随着时间的向前,似乎更加浓了。去年,我去深圳看望在那里定居的小姨父一家,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年的芬表妹也和我谈起我家的杨梅树和 杨梅,那感觉,真好象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龙家湾。
杨梅好吃,独食就不好吃。奶奶常常这样对我们弟兄说。因此,每当杨梅成熟的时候,奶奶总是叫我 们摘下杨梅,去送给邻居们。邻居都说,好吃,好吃,你们家的杨梅。记得有一次,送杨梅最远的地方离我家起码有二十里地。我们家住在山上,奶奶带我将杨梅送 给山下很远的两个姑妈。杨梅是用两个竹篮装的,满满的,上面罩一块毛巾。我挑着,奶奶在前面带路。两个姑妈住在我背山,到她们家去,必须先翻过山顶,再从 另一面下山,下了山还有好长一段路。我的双脚都走疼了。奶奶是裹过脚的,虽然不是三寸金莲,但是走路很蹒跚,特别是下山的时候,走得吃力。山路弯弯曲曲, 折折叠叠,茅草丛生,荆棘斜横。祖孙俩在这样的山路上足足走了5个多小时,从早晨8点多出发,到姑妈家已经是将近下午2点了。到了那里,奶奶赶紧说,今年 杨梅丰收,给你们送点尝鲜。看着姑妈全家人甜滋滋吃着杨梅,我和奶奶的心也甜滋滋的。
任何事情在一起呆得久了,就会产生感情,人是如此,树又 何尝不是呢。十多年风雨走过,杨梅树和我们一家结下了深厚的感情。1980年我们举家搬迁,离开了和我们朝夕相处的杨梅树。也许是杨梅树太思念昔日的主 人,也许是离开了主人的精心呵护,总之在我们搬家后,在一场风雪中,这棵曾经年年果满枝的杨梅树竟然拦腰折断,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联系我们

网站名称:大浮杨梅网
联系人:周女士
手机号码:13382210030(微信同号)
电子邮箱:admin@zpynet.com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山水西路大浮北村(水浒城附近)